比思論壇
標題:
白斩鸡
[打印本頁]
作者:
温良恭俭让
時間:
2025-6-12 22:51
標題:
白斩鸡
白斩鸡,又称白切鸡,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,如
上海菜
[29]
、
江苏菜
[18]
、
浙江菜
[25]
、
安徽菜
[39]
、粤菜系
广府菜
[37]
、
江西菜
[15]
、
川菜
[38]
、
客家菜
[3]
、
海南菜
[44]
,堪称餐桌上的常客。因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,肉色洁白,皮带黄油,保持了鸡肉原汁原味的鲜美,故称为白斩鸡
[31]
。
这道菜历史悠久,白斩鸡的做法出自北馔,是伴随唐代“索唤(快餐)”而诞生的“旋鮓”肴馔,它是宋代士庶南迁,给南烹带来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
[13]
。清代
袁枚
在记载乾隆年间
江浙
地区饮食状况的《
随园食单
》中便有记载
[33]
,当时称其为 “白片鸡”,并赞其 “此是太羹元酒之味” ,足见其风味独特,能最大程度保留鸡肉本味。
[14]
制作白切鸡,讲究食材的新鲜,通常选用
三黄鸡
等优质品种。制作时,先将鸡宰杀处理干净,放入加了葱姜、料酒的清水中,以小火慢煮至刚刚熟透,期间需适时翻面,确保受热均匀。煮好后,迅速将鸡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,这一步骤是关键,能使鸡皮紧致,口感更爽滑,鸡肉也更鲜嫩多汁。最后,将鸡斩成小块装盘,搭配由姜葱蓉、盐、花生油等调制而成的蘸料。姜葱蓉的清香辛辣与鸡肉的鲜美相得益彰,蘸上蘸料,入口鲜嫩爽滑,鸡肉的原汁原味在舌尖散开,令人回味无穷。
唐盛时期,由于宫廷官员为加快工作节奏,“索唤”快餐业应运而生,催生出“旋鲊”美食的雏形。“旋”即马上、即刻的意思,“鲊”即为食物提鲜、调味用的拌和佐料。“旋鲊”类似我们当下用各种调味品,放在各种切好的荤、素熟食中,拌匀上桌的凉菜制作。
[13]
唐代
李白
诗云:“亭上十分绿醑酒,盘中一味黄金鸡。”李白亭上豪饮,而菜肴仅一道黄金鸡,黄金鸡就是白斩鸡,也十分符合当下现代南方饮酒之人的偏好。何为黄金鸡肴馔?南宋
林洪
在《
山家清供
》记载,这道从唐代传承而来的黄金鸡肴馔:“其法燖鸡净,用麻油、盐水煮之,入葱、椒,候熟擘饤,以元汁别供。”其中“燖鸡净”为汆水后,去血水和清洗掉鸡背骨内的血块,然后用麻油、盐水煮熟,斩切装盘,撒上葱、椒跟元汁蘸料。这里除了用麻油和盐水煮熟,基本烹饪和食用方法与现代接近。
[13]
唐代,黄金鸡作为旋鮓,夏日里保鲜,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井水“冰镇”。史籍记载像宫廷官员享用的清风饭,其清凉的效果,都是通过井水的低温获得的。把黄金鸡冷激,得到皮脆肉嫩的效果。按照古人对食材的命名习惯,黄金鸡即是
三黄鸡
(脚黄、皮黄、嘴黄),其鸡种在我国唐代已经有了,“三黄鸡”的名字是由
朱元璋
钦赐。
[13][27]
清人
袁枚
《
随园食单
》称白斩鸡为白片鸡,说它有“太羹元酒之味”。因为白与百,鸡和吉都是谐音字,所以“白斩鸡”有着“百财大吉”的好口彩
[11]
。袁枚在《羽族单》中罗列了数十种鸡菜,列在首位的是白片鸡:“肥鸡白片,自是太羹、玄酒之味”。他认为:白片鸡“尤宜于下乡村、入旅店,烹饪不及之时,最为省便”。将肉质较嫩的鸡煮熟,再放进冰水中来回泡,使整只鸡皮脆肉嫩,再佐以调味蘸料,便有了太羹、玄酒之味。因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,肉色洁白,皮带黄油,保持了鸡肉原汁原味的鲜美,故称为白斩鸡。
screenshot_20250612_224854.png
(878.26 KB, 下載次數: 1)
2025-6-12 22:51 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(http://bs111111.site/)
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