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思論壇

標題: 龙抄手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温良恭俭让    時間: 2025-5-6 18:59
標題: 龙抄手
龙抄手[3]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小吃,属于川菜抄手馄饨在四川(达州包面)的称呼,在广州称云吞,在江西称清汤,而在中国其它地方主要称馄饨。
成都的“龙抄手”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,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,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,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。
四川红油炒手以面皮包肉馅,煮熟后加清汤、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。此种小吃柔嫩鲜美,汤汁微辣浓香。
馄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,在很多民族及地区都十分盛行,所以名称、吃法也不尽相同,除煮食外,煎、炸均有,风味各异,非常美味,得到喜爱。

南宋的《梦梁录》、明代的《长安客话》,以及清代的许多历史笔记对此都有记载。
此类小吃,无论南北东西,全国皆有名食,如天津的锤鸡馄饨、湖州大馄饨绍兴的虾肉蒸馄饨、无锡王兴记馄饨、广州的鱼肉云吞、四川有成都龙抄手、重庆吴抄手、温江程抄手、内江鸡茸抄手、万县的海包面等,知名度都相当高。
馄饨也叫云吞,起初是用于祭祀的。
直到宋代,每逢冬至,市镇店肆停业,各家包馄饨祭祖,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。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,有十多种馅,谓之:“百味馄饨”。
南宋后,馄饨传入市肆。当时,抄手在成都多有店铺销售,要想生意做得活,做得好,首先要讲究质量和特色。

据说,张光武等股东很注意汲取前人的经验。当时,曾有人向他们介绍:古时候做抄手要讲究两点,一是汤要清。唐代段成式的《酉阳杂俎》说:“今衣冠家名食,有萧家馄饨,漉去肥汤,可以瀹茗”。清代袁枚随园食单》也说:“小馄饨,小姑龙眼,用鸡汤下之”。
邓之诚先生在注解《东京梦华录》中也提及:“唯馄饨只一种,亦贵清汤。昔年都中致美斋馄饨汤,可燕以写字”。二是馅要细。元代倪瓒的《云林堂饮食制度集》记有一煮馄饨法:“细切肉臊子,入笋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,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,皮子略厚小,切方,再以真粉末擀薄用。下汤煮时,用极沸汤打转之。不要盖,待浮便起,不可再搅。馅中不可用砂仁,用只嗳气”。
龙抄手汲取了这两点经验,讲究汤清馅细,除此以外还特别注意制皮薄,和面时,加入适量鸡蛋,食起来面皮具韧性有嚼头。为了使馅心细嫩,采用纯猪肉,加水制成水打馅。
另据四川的特点,配以清汤,红油、海味、炖鸡、酸辣、原汤等多种味别。
龙抄手创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,当时春熙路"浓花茶社"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,取店名时就谐"浓"字音,也取"龙凤呈祥"、“龙腾虎跃”之意,定名为"龙抄手"。


作者: Djb222    時間: 2025-5-7 09:28
抄手就是餛飩吧??




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(http://bs111111.site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